《伊尔德丰索祭坛》诞生于后文艺复兴时期,是彼得·保罗·鲁本斯在1630年(52岁)创作,属于巴洛克艺术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宗教绘画,目前收藏于艺术史博物馆。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伊尔德丰索祭坛》
原名:《Ildefonso Altar》
作者名:彼得·保罗·鲁本斯(后文艺复兴时期)
作品时间:1630年(52岁)
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
作品题材:宗教绘画
藏馆:艺术史博物馆
作品赏析
伊尔德丰索祭坛是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三联画,创作于1630年至1631年。现在在维也纳艺术博物馆展出。它的名字来自于中央仪表板,显示了圣伊尔德丰苏斯对圣母玛利亚的想象,她给了他一个casula。在侧板伊莎贝拉克拉拉尤金妮亚和阿尔伯特七世,西班牙荷兰的摄政,他们的赞助人阿尔伯特[注1]和匈牙利的伊丽莎白。为了鼓励人们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诚,阿尔伯特在布鲁塞尔的古登堡河畔的圣雅克教堂里建立了伊尔德方索兄弟会——这尊祭坛是在他死后不久由他的遗孀委托为兄弟会制作的。
作者介绍
彼得·保罗·鲁本斯(荷兰语:Sir Peter Paul Rubens,/ˈruːbənz/;,荷兰语读音:[ˈrybə(n)s](英语:Help:IPA for Dutch),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鲁本斯的画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强调运动、颜色和感官。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由此,鲁本斯也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以及有关神话及寓言的历史画闻名。鲁本斯在安特卫普经营一家大型画室,在此他绘制出了许多著名的画作,同时他也成为当时欧洲知名的艺术收藏家。此外,鲁本斯本人接受过良好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自身能力出色,曾被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及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册封为骑士,其后也顺利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
以上就是关于《伊尔德丰索祭坛》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宗教绘画、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艺术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