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草堆之秋》诞生于后文艺复兴时期,是弗朗索瓦·米勒在1873年(58岁)创作,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世界著名的动物画/风景画/田园绘画,主要材质采用油画/帆布,作品大小110x85cm,目前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作品图鉴
作品介绍
中文:《干草堆之秋》
原名:《Haystacks Autumn》
作者名:弗朗索瓦·米勒(后文艺复兴时期)
作品时间:1873年(58岁)
艺术风格:现实主义
作品题材:动物画/风景画/田园绘画
作品大小:110x85cm
制作材料:油画/帆布
藏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作品赏析
在1870年代中期,米勒受富有的阿尔萨斯工业家弗雷德里克·哈特曼(Frederick Hartmann)的委托,创作了几幅描绘四季的作品。《干草堆之秋》则源于此系列。这幅画于1873年完成,目前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秋天这个主题一直被艺术家反复地使用。干草代表着秋天的到来。随着丰收结束,拾穗者已经离开了田野,羊群被带到这儿牧养。羊群背后,是几个高高摞起的干草堆,穿着褐红色外衣的牧羊人孤立地站立一旁,被笼罩在巨大干草堆形成的阴影之中。更远处,是沙伊的平原和巴比松当地的居民房屋。天空积压着一大片乌云,暗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干草堆之秋》典型地体现了弗朗索瓦·米勒晚期绘画的松散风格,枯草、羊群、乌云、牧人等一系列丰富的意象零散而又顺序、立体地置于画面之中。叠加的画面以及通过并置不祥的暴风云和阳光普照的田野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暗紫色褐红色底色的碎片被刻意曝光,我们可以在画作中看到更深层和细节的描绘,特别是在干草堆和绵羊的轮廓上。在这种色彩和多平面构图的对比中,它能马上引起人的关注。画作中铺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纯朴又紧张的气息。
作者介绍
弗朗索瓦·米勒(法语:Jean-Franç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他以写实彻底描绘农村生活而闻名,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指出:“米勒,这位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从来就没有一位画家像他这般,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
以上就是关于《干草堆之秋》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动物画/风景画/田园绘画、后文艺复兴时期和现实主义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