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六日帖》朱熹知名作品赏析

《七月六日帖》诞生于南宋,是朱熹在创作,作品大小33.5x34cm,目前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图鉴

《七月六日帖》知名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中文:《七月六日帖》

作者名:朱熹(南宋)

作品大小:33.5x34cm

藏馆: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赏析

纸本,草书,33.5*34cm,辽宁博物馆藏。《七月六日帖》为朱熹传世名帖《允夫帖》中的一幅,是给其表弟的信札,另一幅为《致表弟程询允夫书翰文稿》。此帖卷首有朱熹画像,信札内容情真意切,书写流利,一气呵成。释文: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便至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嫂、千一哥以次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向安。若更要药含,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秩甚多,曾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续当寄去。不知子澄家上下百卷者是何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余惟自爱之祝,不宣。熹顿首,允夫纠掾贤弟。

作者介绍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行五十二,小名沋郎、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斋号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于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宋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并提倡格物致知、人性二元等思想主张,是真正定型程朱理学的大家。朱熹承北宋周敦颐与二程学说,创立宋代研究哲理的…

以上就是关于《七月六日帖》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南宋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