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伯恩琼斯知名作品赏析

《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知名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中文:《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

原名:《Pygmalion and the Image – The Heart Desires》

作者名:伯恩琼斯(Sir Edward Coley Burne Jones)

作品时间:1878

艺术风格:拉菲尔前派

作品大小:99 x 76.3 cm

制作材料:油彩、画布

藏馆:伯明罕美术馆

国家:英国

作品赏析

《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是伯恩琼斯(Sir Edward Coley Burne Jones)在1878年创作,《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是一幅拉菲尔前派风格的艺术作品,作品材质由油彩、画布组成,作品尺寸有99 x 76.3 cm,目前收藏于英国的伯明罕美术馆。

这是希腊史上着名的爱情故事。雕刻家库普罗斯王皮格马利翁时常在街上见到许多女人.但是他总是觉得她们并不是那麽的完美。他总是看着她们.想着她们身上不完美之处.想着可以如何改善.最终他决定自己来创造一个完美的女人。经由他灵巧的双手雕刻出了一个完美的女人.他将她雕刻得比世上任何女人都美丽.然而他却不知不觉的爱上了自己雕刻出来的女人。由於他的雕刻技术非常好.所以雕像与真人无异.就像是活人一般.只不过她是静止不动;当雕像完成之后.皮格马利翁也发现.他心中的感觉竟然是爱情.他爱上了这象牙雕刻的女子。从此他不再视这尊为雕像.他不再在乎这是冰冷的象牙还是温暖的躯体.因为他深深的爱上了她。他情不自禁的吻了她.并想像她也热情如火的回吻他。皮格马利翁每天拥抱她.亲吻她.抚摸着她冰冷的身躯.却苦於得不到回应。他命名她为嘉拉缇雅(Galatea).但是她却无法言语.呼唤他的名字。最终女神维纳斯同情他.将嘉拉缇雅变成了真人。起初皮格马利翁还未发现嘉拉缇雅变成真人.他见到嘉拉缇雅脸上流下的泪水.如琥珀般闪闪发亮。於是皮格马利翁亲吻她.嘉拉缇雅也回吻了他。渐渐的.嘉拉缇雅睁开了眼睛.注视着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这才发现嘉拉缇雅已经变成了真人。(这系列作品尚有三幅.分别是 BurneJones045 手的抑制、BurneJones041 神性燃烧、BurneJones040 灵魂获得。这故事延伸到心理学层次.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意即「若对某件事情有所期望.则所采取的态度与作法.终将会使该件事情发生」)

作者介绍

伯恩琼斯照片

作者名称:伯恩琼斯

原名:Sir Edward Coley Burne Jones

生活年代:1833 ~ 1898

称号:拉菲尔前派

更多作者介绍

出生於英国 Birmingham,於牛津大学受教育,由拉菲尔前派的 Rossetti 所训练,并分享整个艺术格调,他是拉斐尔前派理想的热情支持者与实践者。拉斐尔前派艺术中中世纪的神秘的元素深深吸引了原本就喜爱神话传说的伯恩琼斯,他以亚瑟王传说,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为主题创造了一大批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杰作。清晰的肌肉描绘,无力的姿态和中性的人物造型是伯恩琼斯画风的特点,他用这些要素创造出了一个非人间的、超世俗的艺术氛围。

拉菲尔前派风格介绍

1848到19世纪末期的英国这拉菲尔前派的兄弟关系是由七位艺术家,老二但丁.罗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老三威廉.罗塞蒂WilliamMichaelRossetti、汉特WilliamHolmanHunt、大姐夫柯林生JamesCollinson、米雷JohnEverettMillais、史谛夫FredericGeorgeStephens和渥尔挪ThomasWoolner于1848年所创立。他们的目的为发展自然的艺术风格,远离学院派强压于学生的制式规格,由于拉菲尔是艺术家们当考虑要达到完美境界时所必须要一再描绘的样本常规,已超过对自然本身的重视,所以他们自称「拉菲尔前派」。此团体宣导一种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注重于极优美,精细的写实作风,并锺情于希腊及亚瑟王的传奇事迹。

以上就是关于《皮格马利翁和塑像-心灵欲求》的作品信息,想要了解更多伯恩琼斯和拉菲尔前派艺术作品,请关注老茶馆万事,感谢大家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