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文化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含义吗?

次文化有什么意思和含义?次文化是出自哪里的名词?今天,老茶馆万事为您解释关于次文化的含义。

次文化是什么意思?

解客新义

“次文化”,又称“亚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是指从“母文化”(主流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新兴文化,也就是小众文化。

来源

“次文化”的展现多半会显现在对于事物的思考、态度、习惯、信仰和生活方式的认可上,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和信念有较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的文化。它也是伴随着主流文化而产生的另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在职业、宗教、教育、国家、社会阶级、性别和年龄等不同性质的层面当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次文化。每个社会都会有主流文化在面对“次文化”时所产生的冲击和变化,这些“次文化”可能是出于对主流文化积极的改进,或是对于主流文化消极的反抗。

“次文化”多半是由团体流传出来的,借由团体的认同和共享,使得这些次文化也像共同的主流文化一样被流传出来,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们不单单只受到主流文化的价值和规范,也从人们所生活的团体里,受到许多次文化的影响。例如:

在古代,一般将衣着、行为怪异或特殊信仰的族群视为异类,并加以排斥。这便是次文化在古代出现的其中一种形式。这类古代文化又常被人归类为邪教,政府施以打压,难以发展。在现代,大众传媒指的“次文化”与流行文化相对,通常是指少数人热衷的新兴文化,不涉及宗教信仰。如爵士乐与摇滚乐、街舞和极限运动都曾经是小众文化,但经过推广下逐渐流行,成为流行文化。然而现代的“次文化”的定义权主要落于传媒手中,一项新兴文化是否属于流行文化便是通过媒体曝光率来决定。在电视普及后,一些次文化就被传媒大肆宣传,例如20世纪60年代香港的乐队仅能于少数地方演出,到70年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而今成为流行文化。90年代兴起的无厘头文化,到21世纪初下降而未能成为主流文化。但并非所有的新兴文化都得到传媒的宣传,不少次文化都无法成为主流文化,甚至被歧视。例如70年代兴起的电视动画,被视为小孩子的娱乐,观念深入人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例子

在网络时代出现的“次文化”中,有如下例子:

1.御宅族:与和制英语中的“マニア”(mania,指着迷者、狂热者、发烧友)相似。

2.火星文:为网民发明的符号字体,用于减省字数及笔划,本意是提高输入速度以及突破关键字过滤。

3.脑残体:为年轻人喜用的怪异汉字,皆属别字。

以上就是关于次文化名词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网友,老茶馆万事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

    暂无评论内容